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乔龙德2014年水泥行业回顾
2014年,中国水泥行业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的不利形势下,行业协会与广大水泥企业一起,坚持把贯彻国务院[2013]41号文件精神,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作为全行业工作重点,以两个遏制和推进节能减排为抓手,努力降本增效,倡导行业自律,探索错峰生产,克服了效益严重下滑的不利因素,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4年全国水泥年产量仅比上年增长1.8%,是24年来增速低的一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792.11亿元,比2013年增长0.92%;实现利润总额780亿元,为历史第二高位。在困境中能取得如此成绩,归纳一下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遏制新增产能继续有效推进。全行业把贯彻落实国务院[2013]41号文件作为工作重点,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会同各地建材(水泥)协会先后召开了十余次大型的宣贯会与研讨会,其中包括三场大型论坛——“西南地区水泥论坛”、“东北地区水泥论坛”、“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泥论坛”,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各省级政府领导多次参加会议,覆盖15个省区,千余家水泥企业参与。444家水泥企业联名签署了遏制新增产能承诺书,承诺不再新建生产线。从工作范围到工作深度,在遏制新增产能方面都是工作力度大的一年,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继2013年新增水泥熟料生产线比2012年减少41条后,2014年又减少了17条,共计减少58条新增熟料生产线。对今后全行业遏制新增产能的工作得以继续有效开展起到了坚定信心的作用。
其次,北方地区水泥错峰生产成为行业新的探索与实践。错峰生产作为一项创新的、探索性的、大胆尝试的工作,在新疆和东北地区首先推开与突破,得到了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地水泥协会、企业的支持与响应,同时带动泛华北地区积极推进,从2014年年底新疆、东北地区的开始实践,到2015年年初全国北方地区已有10个省市全面推进。错峰生产对我国水泥工业减少能耗与排放,履行社会责任,推进社会文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有进步意义的作用,同时还促进了企业间的互信协作,为进一步推进北方所有采暖地区的错峰生产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一些相关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对社会、对企业都有现实意义。
第三,水泥企业“走出去”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企业间的相互参股迈出了新的步伐,为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和改变产业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批骨干企业率先领悟到推动较先进的技术、装备走出国门,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市场份额是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的布局不能只在国内。海螺(295.04元/吨,-0.14%)、华新(343.75元/吨,0%)等大型企业不仅已在国外投资建厂,而且还有新的探索和扩展。在“一带一路”战略的牵引下,在大企业的带动下,要求“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
中国建材股份公司先后向7家上市公司参股,这种新举措以资本为纽带,打开了大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大门。这些创新举措将为布局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扩展内涵提供新的模式,它代表着中国水泥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一种方向。
第四,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研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伴随着国家新标准的发布得到有力推进。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研发的进步有两个标志,一是研发的关键技术已经全面开始启动,同时提出到2015年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攻关突破要达到65%;二是制定了第二代新型干法技术装备的研发达标标准和验收标准,明确了研发的要求与达到的目的,就是世界领先水平而不是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对辅机、耐火材料的研发提出了标准,标志着研发工作的全面推进与实施。
与此同时,节能减排工作随着执行新国标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明确了淘汰达不到国家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定制要求,环保部发布的GB4915-201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明确了达不到国家水泥企业大气污染排放值的生产线要淘汰。从而促进了水泥行业,特别是水泥企业的紧迫性、自觉性,加快了在脱硫脱硝、收尘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步伐。
第五,水泥企业在市场竞争及行业自律方面更加理智化。这一点在2014年表现得尤为突出,企业的理智也使地方各级协会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很多企业意识到竞争应该从以往的价格无序竞争转移到通过节能减排降低成本,通过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有序竞争,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于行业利益之中的正确理念进一步深入,从而使得企业降本增效的自觉性有了提升,存量资产的优化与效能进一步得到重视,稳定行业效益的共识得到增强。在国家经济增速下滑的宏观背景下,水泥行业取得780亿元的利润总额就是好的佐证。
调建立在水泥行业的各个层面上;提升水泥协会自身改革的能力,经济效益,人才素质,工作方式,协同合作的功能都要提高。
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很多工作是长期的,必须坚持做,锲而不舍,必须统筹规划,有序进行。不论对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对策,不能要求每年都有新的,有的问题需要若干年才能解决,但工作方式和工作举措是要年年创新的。观点未必每年都是全新的,不必为吸引眼球去臆造观点,重要的是对已有的观点进行实践检验和深入研究,终需要解决问题,破解困局的问题要落地。只要我们的水泥企业家以行业利益为重,用于创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更多水泥行业新闻请查看上海同力重型机械有限公司:http://www.tonglizhongji.com
400-921-0788
电 话:021-33581759
传 真:021-33581726
邮 箱:info@tlzjmachinery.com
地 址:上海市闵行区都会路1885号
版权所有©:上海同力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50934号-1 站点地图